【监督执纪执法要闻】给年轻干部“量体裁衣”定制“套餐”
2025-10-10 17:13 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

            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,然而不少案例表明,由于一些年轻干部缺少党性锻炼、阅历不足、定力不够,“前脚刚踏上仕途,后脚就步入歧途”,令人痛心、引人警醒。加强纪律教育,必须突出年轻干部这个重点对象,持续拓展符合年轻干部特点的纪律教育内容与形式,不断增强针对性、警示力,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慎独慎微、善作善成。

  “80后”干部刘某某违纪违法案件涉案金额较大,问题非常典型。作为一名从“家门”到“校门”再进“机关门”的“三门”干部,刘某某在面对不良利益诱惑时,思想认识出现严重偏差,在扭曲的“人情观”驱使下,一步步突破了纪法底线。最终,刘某某受到开除党籍、开除公职处分,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。刘某某在忏悔书中坦言,虽然曾参加过一些纪律教育活动,但总认为“与己无关”,能躲就躲、能替就替,即便必须参加也是敷衍应付,平时不学不看、无知无畏。以查处刘某某等案为契机,我们深入剖析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思想根源,挖掘案例资源的教育要素,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纪律教育。

  刘某某的“跌落”不是一下子,而是有迹可循、逐渐迷失。对此我们认为,只有紧盯年轻干部成长重要节点,把纪律教育融入其职业生涯的每一步,才能做到抓早抓小、防患未然。针对新入职干部,我们将党章党规党纪及国家法律法规纳入初任培训必修课,建立“一对一”导师帮带机制,护航年轻干部走好“第一步”。对于新提拔干部,严格执行任前廉政谈话、党纪法规知识测试、签订廉洁履职承诺书等“三步走”教育程序,推动派驻机构结合驻在单位业务实际,量身定制《岗位风险清单》,清晰标注履职“红线”与“底线”。在关键岗位干部的纪律教育中,突出以案为鉴,分领域建立典型案例库、警示教育片库与警示教育读本,“量体裁衣”定制纪律教育“套餐”,推动纪律规矩真正入脑入心、践之于行。

  年轻干部普遍文化层次较高、思想活跃、开拓创新意识较强,对他们开展纪律教育,必须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。实践中,我们加强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类案分析,摸清特点规律,探索更贴近年轻人认知特点的教育方式。采用“文字+忏悔视频、图片”相结合的形式,推出可视化的权威通报;围绕严禁违规吃喝、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,策划制作系列普纪普法短视频,通过移动端广泛推送;开展“以案说纪”小剧场、“纪法青年说”、“青年干部话清廉”等互动式教育活动,推行“订单式”警示教育……这些举措改变了传统“说教式”“灌输式”的教育模式,使纪律教育更加生动鲜活、更具感染力,让年轻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引导。

  分析刘某某案可以看出,他的违纪违法行为持续多年,所在单位却未能及时发现和提醒纠正。如果当时有人及时拉一把、提醒一声,问题就不至于愈演愈烈。这警示我们,加强年轻干部纪律教育,必须层层压紧压实党组织主体责任。鉴于此,我们推动将年轻干部纪律教育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点任务,督促分层分类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,讲清纪律规矩,明确违纪后果。同时,推动全覆盖开展年轻干部家访活动,通过“进家门、见家人、访家情”,了解干部思想动态、家庭情况和“八小时外”表现,引导家属当好“廉内助”,共同筑牢廉洁防线。

  纪律教育并非简单的“吃药治病”,更应是一种常态化、长效化的“健康保养”。只有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“第一粒扣子”,自觉做到心中有戒、言行守规、用权公正,才能确保其在成长道路上方向不偏、行稳致远。 (祁建峰


责任编辑: 孟津区
  • 版权所有:中共孟津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孟津区监察委员会
  • 备案序号:豫ICP备050099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