恪守中正之道
2020-12-31 17:51 来源: 洛阳市纪委监委网站

“寒门家风好,少年早成才”,家风家训,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、生活方式、文化氛围。大凡家风家训,或为一条意义厚重又深远的格言,如诸葛亮曾有教子名言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;或为一整篇谆谆教诲的文章,如司马光那篇传颂至今的《训俭示康》;或为如曾国藩者,在家书往来中教授子嗣为人做事的道理,这些家训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便成了家风。

悠悠华夏五千年,风流人物灿若繁星。回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,都拥有良好的家风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司马光官至宰相,位高权重。但他严于教子,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。他写了篇《训俭示康》来告诫其子:“有德者皆由俭来也,俭以立名,侈以自败”。由于教子有方,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,不仗父势,不显家富,人生有成,以致世人有“途之人见容止,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。”

作为一个普通农家子弟,我的家庭是幸福的。然而,自我记事起,却从不曾听闻父母对我有关于家训家风的专门教导,奶奶善良敦厚,父亲老实憨厚,母亲性子温和,他们从来给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,却一直在用行动让我明白人的一生,什么是最重要的,那就是——中正、不偏不倚。

记得小时候,因为住校每次上学的时候,奶奶总是踮着小脚把我送到村口,然后再三叮嘱“宏娃,出门在外三条道你可要走到正中间呀”。当时年纪小,不理解“三条道走到正中间”是什么意思,甚至还有点疑惑,因为农村土路,路两侧是溜光平坦的车轮印,路中间却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泥坑。于是就跟我妈说:“奶奶叫我三条道走到路中间,路中间全是泥坑,为什么不走在两边”。妈妈这时候总是笑着说:“奶奶那是叫你学会做人,好好做人,不要走歪门邪道”。

虽然妈妈进行了解释,我依然是似懂非懂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奶奶去世了,爸妈却继续用这句话教育我,并且有了进一步的解释“我们不求你成才,但你必须成人;不求你成啥气候,但必须坐得直、行得正;说啥话办啥事都要公平公道,别想着占人家便宜让人家背后戳咱脊梁骨”,我才逐渐明白,这“三条道走在正中间”就是我家的家训,我家的家风就是“学会做人,好好做人”,就是道德品行好,为人处事不偏不倚,恪守“中正之道”。

奶奶虽然讲不出大道理,但是一句“三条道走到正中间”,却蕴含着对家庭后辈“道德品行良好、中正做人”的殷切期望。奶奶的家训自然也会传导到父母身上,父母一辈子善良、心平,父亲挂在嘴边的话就是“要想公道,打打颠倒”、“吃不完的亏,占不完的便宜”,与人打交道总是要吃点亏,偶尔占别人点便宜,总是感觉心里不舒服,絮絮叨叨几天,事后总千方百计地通过其他途径补偿人家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,使“三条道走在正中间”的家训,已深入到我的血液和骨髓之中,成为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和遵循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都以此来告诫我自己,在为人处事方面,对别人要做到心平、宽容、和善,不论与谁交往、不论再小的事情,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公平、公道去对待,力求双方满意、自己心安;在生活上,要做到细心,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;尤其是在道德方面,我牢记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古训,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、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,绝不做任何有违公正的事情,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。

这就是我的家风和家训,我将恪守这个家训,也会像奶奶和父母一样,通过言传身教,将这个家风传承到下一代。

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家风家教从小的方面说,影响着家族的兴衰,从大的方面说,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,中华民族进步的基石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”。让我们共同发掘我们家庭中良好的家风家教,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,让好家风、好家训永远传承下去,形成“家家都有好家风,户户文明争最美”的家庭文明新风尚,让“最美家庭”推动最美社会建设,早日实现“中国梦”的宏伟蓝图。(伊川县纪委监委 梁智宏)


责任编辑: 洛阳市纪委监察委管理员
  • Copyright@2008-2013 中共洛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、洛阳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
  • 豫ICP备05009955 地址: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号
  • 访问统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