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津篇|班超投笔从戎震西域,家风淳正勇报国
2024-03-07 11:55 来源: 清风洛阳



人物简介

班超(32—102年),字仲升,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。班超素有大志,博览群书,孝敬恭谨,清廉自守,为西域回归与发展、民族团结与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,去世后葬于洛阳孟津。

班超塑像。(资料图片)

家风故事

班氏一家清廉忠勇,家风淳正,人才辈出。受儒家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,班家从班孺到班稚四代,皆入朝为官,任令、郎以上职务,在两汉之际的政局、文坛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班氏家风,有文士的浩然之气,直言敢谏;有武士的英豪之气,效命沙场;有英雄的侠肝义胆,杀伐决断;有忠烈的赤心报国,绝域建功。

图为位于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煤窑新村的班超纪念馆。(资料图片)

永平五年(62年),班超的哥哥班固出任校书郎,班超与母亲随之到洛阳生活。为了维持生计,班超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换取收入。素有大志的班超曾投笔自叹:“大丈夫无他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、张骞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”永平十六年(73年),年届不惑的班超毅然投笔从戎,以假司马(官职名)之职随窦固大军出征。在著名的“蒲类海之战”中,班超等人熟谙兵法,善于利用地形优势,以不足敌人三分之一兵力全歼敌军。

窦固非常欣赏、认可班超的才能,便派班超、郭询率36名兵士出使西域。在西域门户鄯善(楼兰),班超运筹指挥上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精彩战例,留下了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的千古佳话。收服鄯善后,继续出使西域其他国家,以其谋略使广德归顺,安抚镇定了于阗国,中断多年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。班超一行沿南道西行,用一年时间打通了南道。

在常年的征战中,班超每次都把上级的奖励全部分给部下,自己分文不留。在征服西域各国屡战屡胜的过程中,班超从不居功自傲,他曾告诉士兵们:“一路走来的胜利,主要靠大汉雄风,主要是兄弟们的功劳啊,要是没有你们的鼎力帮衬,就算我班某浑身是铁,又能打几颗钉子呢?”全军上下能够上下一心、生死相随,即使多次在异域身犯险境,仍能够化险为夷、绝处逢生,与他重义轻财的家风熏陶、以德服人的良好品格是分不开的。

家风传承

为传承和发扬班超的精神品质,孟津区在朝阳镇班超墓遗址上,建设班超纪念馆。纪念馆通过图片、文物、智能终端设备及声、光、电技术,全面再现了班超经略西域,重开丝绸之路、促进民族融合、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生动细节。2020年开馆至今,已接待游客9万余人,其中各类研学人员1万余人。

图为在班超纪念馆内,讲解员为研学团讲解班超事迹。(资料图片)

班超忠勇报国、乐观进取、清廉自守、淡泊名利的精神和良好家风,成为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,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积极干事创业、不断开拓进取。


责任编辑: 袁浩然
  • Copyright@2008-2013 中共洛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、洛阳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
  • 豫ICP备05009955 地址: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号
  • 访问统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