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离开我们即将20年了,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,他那洪亮严肃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。父亲留给我们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,那就是“勤”“俭”“孝”三字真经和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良好家风。
父亲在鹤壁煤矿三矿上班,挖过煤、下过井、守护过料场、看管过药库,还在井下受过伤,真可谓酸甜苦辣都尝遍了。在我上小学的时候,每到假期,我总是想着煤矿上职工食堂有好多好吃的,吵着闹着要去鹤壁玩几天,当时没有电话,只好写信把我的想法告诉父亲。麦假父亲总是回信拒绝,要我听话,在家里帮助母亲多拾麦、多割草、多抢麦茬。寒假父亲一般允许我去,但是有个条件,就是把语文、数学课本、空白作业本和写过的作业本全带上(我当时不理解做何用)、多拿铅笔。每次到了鹤壁,父亲只让我在职工食堂吃三顿好饭(大米、馒头炒菜),其他都是在宿舍里用煤球火炉做饭吃。每逢到职工食堂吃饭,父亲总是让我绕道多走2里路从食堂行政区的办公室旁边经过,每逢我去三矿生产区,父亲总是特意带我转到行政科办公区门前经过。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用意,问他为什么让我多转圈子。父亲摸摸我的头,和蔼的说:“你看人家坐办公室的好不好?”我不加思索的回答的。父亲的话匣子就打开了:“那些坐办公室的人以前都在井下挖煤工,脏活、苦活、累活都干过,后来靠勤奋学习、勤奋工作从井下工人当上干部坐办公室了。我不是让你嫌弃挖煤工,而是要你知道一个道理,不吃苦上苦,难得甜上甜。”这时我才明白了父亲的一番苦心。他的教导也激发了我勤奋学习的激情,父亲的良苦用心仿佛给我注入了一支学习兴奋剂。自此,“勤”字就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,依靠勤奋,使我终于有了服务人民坐办公室的岗位。我把“业精于勤而荒于嬉,形成于思而毁于随”当作座右铭,激励自己勤奋学习、勤奋写作、勤奋工作,看书读报成为我的一大嗜好。平时发现报纸上好的文章我都剪辑下来装订成册,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认真看、细揣摩、比着写、模仿学。近年来,我撰写的评论文章先后在河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、大河网、新华网、人民网发表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反腐倡廉建设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。
“俭”字伴随父亲一生,这和父亲的经历有关。从小受缺吃少穿之苦,一生中总是精打细算“抠”着花钱,那年,父亲考虑到上学的哥哥、年幼的我和刚出生不久的妹妹都是吃闲饭的,只靠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难以糊口,父亲为了挣个高工资照顾家,在本来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多次申请下井挖煤,加班加点多挖煤,省吃俭用照顾家。父亲也在工作中俭省。为了节省井下用料造成工伤,按说井下工伤治疗是全部免费的,但是父亲头脑中时刻坚守俭省,工伤住院期间能吃药的不打针,能打针的不输液,病情稍有好转就出院了,没有浪费国家一分钱。父亲平时教育我们俭省持家,吃饭穿衣温饱就行别浪费,浪费粮食就是遭罪。记得寒假父亲辅导我做作业,为了节省铅笔头和演算本,教我用珠算计算算术题,教我用正面写满字的写字本背面验算数学,用写满算数题的算术本背面写语文生字。一个假期下来,我总是把作业本子正反面都写得满满的。最让我终身难忘的就是过春节,我吵闹着买鞭炮,父亲给我买上一两挂小鞭炮,把整挂炮撤开,让我一个一个的放,要求我写一篇作业放一个炮,放一个炮后就写一篇日记。日积月累,不但既培养了我俭省节约的好习惯又使我增添了学习紧张、玩耍活波的兴趣。记得我儿时过春节最爱看的就是画册(连环画)《鸡毛信》《小英雄雨来》《闪闪的红星》《小兵张嘎》《西沙儿女》等,父亲不但用报纸给画册叠上书皮预防损坏,还手把手教我把画册装订成厚厚的本,用砖块压住存放,这样一来每本画册都是崭新的、平整的,和小朋友们交换着看也不算旧的,就不用年年买新画册了,这一爱书、护书的良好习惯伴随我在校学习十几年。学习、生活、工作一切从“俭”成为我几十年来的生活信条。
父亲文化程度不高,却爱看、爱听、爱讲历史人物忠孝故事,时常用历史故事教育我们兄妹心存善念、孝行永远。在饭前饭后、睡觉前起床后就给我们讲“舜帝孝行感动天、沉香劈山救母、张清丰头炉烧饼敬娘亲、李逵背母上梁山打死四虎”等孝道故事。父亲时常告诫我们说“大人不盼望你们当多大的官,发多大的财,有多麽光彩照人,而是盼望你们坦坦荡汤做人,老老实实办事。孩子们千万要记住:办事要低调,做人要厚道。”父亲用言传身教使我们崇尚孝道,尊老爱幼和睦乡里。哥哥和我都娶妻成家后,按照当地农村传统规矩需要分家,哥哥考虑到我年龄小,执意提出两片宅基地和家具随我挑拣,剩下是他的,我提出哥哥为家庭出力多、贡献大,让哥哥优先挑选宅基地家具,剩下是我的。彼此谦让使父亲做了难,父亲知道我俩都是孝顺儿子,手心手背都是肉,不好分家下决断,只好让我们本家的一个二叔帮忙分家,采用抽签方式分了家。父亲逢人就说,争东抢西家难分,尊兄爱弟家好分,孩子们最大的孝顺就是不让老人们担忧和蒙羞。
如今,我们家四世同堂,母亲80多岁高龄身体健康,哥哥和我都已经有了孙辈,我们哥弟兄妹尊长爱幼几十年亲情一家人,我嫂子、我媳妇、以及下辈妯娌们相处其乐融融大家庭。“家以和为贵、百善孝为先”已经深深的在我们家每个人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。(伊川县纪委监委 李爱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