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简介
蔺挺达(1606—1681年),字金芝,号东崖,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蔺窑村人。蔺挺达为人耿直刚正,为官清廉自守,时人赞他“江湖其才,风霜其节”,顺治皇帝钦赐“老实官”,人称“蔺老实”。
蔺挺达(1606—1681年)清朝廉吏。(资料图片)
家风故事
蔺挺达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,他的爷爷蔺完植官至明朝衡州知府。蔺完植刚正清廉,爱民如子,兴利除弊,政绩卓著。他教子极严,临终训诫子孙须尽心竭力造福桑梓,非公事不得见郡守、县令,百姓感其恩德,尊之为“廉介君子”。
图为位于偃师清风广场的蔺完植塑像。(资料图片)
在蔺门清廉儒雅家风的熏陶下,蔺挺达自小读书用功,德行很好,在清朝顺治九年(1652年)得中进士,步入仕途,为官20余年,始终恪守清廉、甘于清贫。
据载,一日顺治帝与蔺挺达一起下棋时,见蔺挺达衣着朴素甚至有点寒酸,想到他经常如此,就问其缘故。蔺挺达据实回答说,妻母都在乡下老家,家乡父老生活都不宽裕,他自己的俸禄除了要供养一家老小外,还要分一些给乡亲们,所以在生活上能省则省。一席话令顺治帝十分感动,当即表态让蔺挺达将家人接到京城,由朝廷供养,蔺挺达却以“自古无功不受禄”为由当场谢绝。
图为位于偃师清风广场“老实官”凉亭蔺挺达与顺治皇帝对弈的雕塑。(资料图片)
蔺挺达夫人(陈夫人)的一个亲戚陈某,因偷盗伤人致人死亡,陈夫人伪造丈夫笔迹给偃师县令写信求情,陈某获释。蔺挺达得知后,怒斥夫人:“法者,治国之本、安民之策。吾乃护法执法之人,你怎能陷我于不忠?”然后,他向皇帝告假,回到老家,亲自提审陈某,问明案情,当即判决斩首。
由于蔺挺达是皇帝近臣,不少官员携带礼品上门拜访他。为此,蔺挺达在大门上贴出了“议国事请进,送彩礼问罪”的便条,直接回绝。顺治帝听闻此事后,特赐给蔺挺达一块写有“老实官”三字的匾额,挂于寓所门上,表彰其自律清廉。
由于“老实官”的美名,偃师的乡里乡亲都很尊敬蔺挺达。地方官员路过偃师老城东大街的“蔺御史宅”时,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,以示尊敬。这种景象让乡亲们津津乐道,蔺挺达却如芒在背,他拿出自己的积蓄,在东大街南边又修了一条五百米长的道路,让过路官员能避开自己的宅第,成了当地的一段佳话。
家风传承
为弘扬传承蔺挺达的清廉家风,偃师区委、区政府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浸润人心、培根铸魂作用,修建清风广场,设置偃师历代清官廉吏塑像、“老实官”凉亭等景观,让人们在休闲锻炼的同时得到廉政文化熏陶,时刻对标对照蔺挺达“蔺老实”做实在人、当老实官的人生信条,说老实话,干老实事,做老实人。
图为廉政古装戏剧《老实官蔺挺达》剧照。(资料图片)
该区还将廉洁文化与传统戏曲文化相融合,以蔺挺达为原型,制作完成廉政古装戏剧《老实官蔺挺达》,通过送戏下乡、廉政文艺巡回演出等形式,大力弘扬蔺挺达心怀百姓的胸襟、敢于斗争的气魄和清廉务实的作风,唱响清正廉洁主旋律,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,营造了思廉、知廉、悟廉、践廉的浓厚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