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人难处,记人好处
在我儿时的记忆中,家里并不宽裕,平时为了省点钱,父亲总喜欢赶在傍晚小贩快收摊时去买打折的“扒堆菜”,可遇到邻里街坊或厂里同事谁家有人生病住院或是红白喜事了,父母都会毫不吝啬地出钱出力。
那时我年龄小,不太理解父母,觉得他们这样做是“要面子”“装阔气”,俩人工资都不高,自己也舍不得多花钱,却舍得把钱给别人花,这不是傻是什么?
小学毕业那年,我因为发烧打庆大霉素过敏,不幸失聪。心急火燎的父母请了假带我四处求医问药,因为医药费很贵,并且全部是自费,曾有一段时间,家里为给我治病而入不敷出。尽管要强的父母没对任何人提及家里的难处,却仍有知情的人联系我们,出钱出力地支持父母帮助我继续治下去。
那时候,父亲随身总带着个塑料蓝皮笔记本,上面有他用端正的宋体字记录的借钱给我们应急的几位亲友的名字,连谁告诉我们哪里有治耳朵的信息,谁送我一个红苹果这样“小”的事,父亲也都记进笔记。每次翻阅蓝皮笔记本,父亲都会感慨地对我说:“你看,这世人的好人可真多呀!都要记着他们的好,找机会去回报。”
中学时期,曾有一段时间,因为失聪久治未愈给心灵带来的阴霾,我的心情非常低落,对那个把我耳朵弄聋了的庸医怨恨不已。
有一天,因为承受不住上课听不见老师讲课,无法正常学习的压力,回到家,我情绪崩溃地失声大哭。父亲找来纸笔,耐心地开导我;“乖,对你好的人多不?你上课听不清楚,老师让你坐前排看口型,同学们主动帮你记笔记,街坊里那么多热心人都在帮你打听治耳朵的信息。我带你去秦皇岛学气功,那个张奶奶,只要一见到你,就夸你漂亮懂事,想着法儿逗你开心;我带你去上海治病,好心的房东每次买了水果和点心,都非得送我们一些尝尝……你再想想,值得你感谢的人还有很多,为什么不去想想那些好呢?”
在父母的好言相劝中,我渐渐停止了哭泣。是啊,尽管失聪带给我心灵的创伤是如此刻骨铭心,但人生中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带来的暖意,也同样难以忘记。
我开始转移注意力,去关注和回报身边人对我的好。因为对生活心存感恩,能积极回应身边的善意,很多帮过我的人都和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后来,我在家人和老师、同学的帮助下,克服听障,陆续完成了大专和本科的学业,有了不比健听人差的文化知识。
“帮人难处”这个家风,还成就了我和爱人的姻缘。
父亲的祖父,是位中医大夫。父亲参加工作后,虽然做的是轴承工程师的工作,但业余仍喜欢看一些中药方面的书籍。特别是我失聪后,父亲在陪我看病的过程中,也结识了很多有名气的中医大夫,在他们的影响下,开始自修中医药学,学会开药方治一些常见病。邻里街坊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向父亲咨询治法,父亲都会有求必应,并且全是义务相助,从未想过得到报酬。
我23岁那年,有次,街坊里有位阿姨身体不适,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找父亲开药方,来我家时认识了我……后来,阿姨亲手牵线,将她那健康俊朗的小儿子介绍给我谈对象。再后来,阿姨成了我的婆婆。
婚后,我和婆婆聊天说起这事,婆婆笑着说:“因为你爸是个好人。”
原来,帮人还能给后代带来好运!原来,帮人难处,别人会心存感恩,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,也会义无反顾地向我们伸出援手。而记人好处,是一种强大的治愈,帮助我走出了心灵的阴影,重获健康、积极的心态。当我们心怀感恩地回报他人之好的时候,彼此的付出,已形成爱的对流,让我们和帮助过我们的人都拥有了更多爱和美的人生体验。难怪父母一生,都在尽其所能地践行家风“帮人难处,记人好处。”
如今,我也在用父母传给我的这个家风去教育我的女儿,希望正在成长中的女儿也懂得“赠人玫瑰,手自留香”的道理,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成就感和快乐。助力她的人生路,越走越顺,越来越开阔!
作者简介
李红都,鲁迅文学院首届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学员、河南省作协会员,就职于洛阳LYC公司党群工作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