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风反腐,关系民心向背。洛城反腐,一刻不松、半步不退。
刚刚过去的2019年,我市有“老虎”落马,也有“苍蝇”落地。这背后,是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定不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,坚持用霹雳手段重拳惩腐、铁爪留痕,坚持反腐无禁区、零容忍、全覆盖的具体体现。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以案促改工作,一体推进“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”,营造了风清气正政治生态。
“打虎”不停,不敢腐的震慑越来越强
2019年7月5日,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:洛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、项目服务和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弟(副处级)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目前正接受洛阳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。
张弟是市纪委监委在2019年查处的首位县处级干部。“打虎”,没有停步。之后,市财政局原党组书记、局长刘庆林、市驻郑办原党组书记、主任芦西、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忠刚、市教育局原党组书记、局长宋义林等人相继“落马”。
2019年2月1日召开的十一届市纪委四次全会,明确了我市当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重点。其中,在一体推进“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”方面,明确把在党的十九大后仍然不知敬畏、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,紧盯重大工程、重点领域、关键岗位,强化对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管,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,依法查处贪污贿赂、滥用职权、玩忽职守、徇私舞弊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。
“病树”必医,“烂树”必拔。一年来,那些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人员得到严厉查处,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始终没有松动。
2019年,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7428件,立案3225件,党纪政务处分3976人,其中县处级干部75人;市本级立案86件,党纪政务处分80人,先后对刘庆林、张灿军等17名县处级干部采取了留置措施。全市有11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,41人主动说明问题,其中一名县处级干部主动回国投案,不敢腐的震慑越来越强。
建章立制,不能腐的笼子越织越密
“被约谈的单位要深入查摆问题,制定整改方案,对标整改落实。”去年8月1日,洛宁对第二季度“三清一评一树”政治生态净化机制考评落后的县城市管理局等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,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要求。
“三清一评一树”是洛宁县为净化政治生态而制定的一项机制,从“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、社会评价、树立正气”等五个方面,将全县各层级公职人员纳入评估体系并进行科学评估,分析存在的问题。
“只有把制度的‘笼子’织得越来越密,才能进一步压缩权力任性空间,形成不能腐的态势。”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说。
一年来,我市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强化制度建设,扎牢制度笼子,推动了制度优势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成效。例如,市纪委监委制定印发了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项措施》、《关于深化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》;偃师市新建了《偃师市商都城投公司重点领域专项整改台账》《偃师市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“三重一大”实施细则》等,通过扎紧制度笼子,堵塞监管漏洞。
据介绍,我市去年围绕授权、用权、制权等环节,查漏补缺、建章立制,废、改、立制度2166项,形成了靠制度管权、管事、管人的长效机制。
以案促改,不想腐的自觉越来越强
“大家要以我为戒,常修为政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怀律己之心……”2019年11月14日下午,我市召开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警示教育大会,新安县原副县长郭某等3名监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。
这些案例令人深受触动、深受警醒、深受教育。会议现场,不少干部表示,要将引以为戒、警钟长鸣,检身正己、防微杜渐,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。
要防止“前腐后继”,就得回到“事故现场”剖析原因,把反面典型的教训说深说透,实现处理极少数、教育大多数的目的。
推进以案促改,健全体制机制是关键。去年,我市建立健全了“党委统一领导、纪委主导推进、部门协调配合、案发单位具体落实”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,构建了制度化常态化推进的组织体系。推进过程中,注重用好案例资源,深化教育警示,深刻查摆剖析,加强制度建设,着力解决问题,不断强化查处一案、警示一片、规范一方的治本作用。
同时,我市不断把以案促改从案发单位向外扩展延伸。例如,洛龙区国土资源局懒政怠政违纪案件发生后,市纪委向全市下发专项以案促改工作方案,要求精简行政审批环节;栾川县纪委监委选取发生在本县的典型案例,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,召开警示教育大会,开展“以案四讲”(即,讲“纪”“法”“德”“责”),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,筑牢廉洁思想防线,该县全年共组织“以案四讲”活动109场,受教育党员干部2.3万余人次。
2019年,全市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2658次,接受教育183339余人次,在高压反腐的强大震慑、以案促改的初心唤醒、宽严相济的政策感召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也促成一些“问题官员”主动投案。